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联

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199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形成了一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为主要原则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表明(   )

①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外交的曲折发展过程,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政策在不断调整中,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中可以看出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及2011年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定,看出合作取代对抗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

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

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查看答案

1992年7月31日,台湾当局颁布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条例第一条指出,“国家统一前,为确保台湾地区安全与民众福祉,规范台湾地区与大陆人民之往来,并处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条例。”这反映出(   )

A.台湾当局力图阻碍两岸人民的交往        B.台湾当局认同两岸是一个国家

C.随着两岸交往台湾对大陆敌意增加        D.两岸人民交往面临着严峻考验

 

查看答案

201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

    导、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白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

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D.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柏拉图生平简介:

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

公元前407年,拜苏格拉底为师。

公元前399年,老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型,柏拉图离开雅典,开始游学生涯。

公元前387年,建立阿卡德求学国;在此期间,完成《理想国》。

公元前347年,病逝。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拆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柏拉图

材料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倡导的政治制度首先是一种变形的君主制度,但要求的是具有哲学智慧的“哲学王”,颇类似于中国的“明君”,或者更类似于孔子所遵从的三代。他对于民主制度是反对的。柏拉图所倡导的教育制度是带有专制性的,不以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为益。难怪有学者抨击《理想国》有严重的法西斯倾向。

一一黄也卓《<理想国>阅读札记》

(1)概括材料二中柏拉图的主张。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8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政治制度?(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材料一  由农民耕种的逃亡地主的土地,租息自然无法交,但这不能视为农民取得了该地主的所有权,待地主返回时,仍然可以管理他们的土地。……实行一些改善民众生活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在乡村中,对于最高租额的规定,佃农土地永佃权之保障,以及八小时工作与最低工资额的规定等,暂时都是无法执行的。……应该切实避免采用斗争手段,应该采用协商调解及仲裁的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的被承认,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与妥协。

——刘少奇《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

材料二  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完全执行群众路线,酝酿成熟,真正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来解决土地问题,绝对禁止使用反群众路线的命令主义,包办代替及恩赐等办法。……

——1946年5月4日《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材料三  近代中国,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是一种落后和腐朽的制度,是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农业生产力及全部社会的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中国的工业化进而现代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当然,中国的现代化需要诸多方面的条件并进行一定的历史积累,但土地改革的完成,毫无疑问地为其扫除了一个基本障碍,提供了一个基本前提。

——成汉昌《20世纪前期中国土地地制度与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土地革命政策的不同之处及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初期土改完成的意义。(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