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和英国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中,有这样一条,“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奉本国谕旨遵行;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办;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下列各项对这一条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材料所述条约使得中国传统外交中的“天朝上国”体制被打破
B.由于允许英国人“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
C.根据这一条约,英国以保护公使为由,长期驻军山海关沿线要地
D.这一条款出自中英《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
“civilization”(文明)一词在传统英文写作中本来只能用作单数名词,19世纪开始,英文著作中将“civilization”改作复数。而进入20世纪,“civilization”又开始用作单数。下列对导致“civilization”一词单复数形式变化原因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欧洲思想界突破欧洲中心论,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故“civilization”作复数
B.19世纪前,欧洲和世界各地都不是工业文明,同为农耕文明,故“civilization”作单数
C.19世纪前,欧洲人认为西方文明之外的国家都是野蛮的,故“civilization”作单数
D.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西方工业文明一统天下,故“civilization”作单数
马克思在1871年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马克思赞许巴黎公社的原因不包括( )
A.巴黎公社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B.巴黎公社的政权组织原则,丰富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学说
C.巴黎公社的斗争,体现了无产阶级抗争的勇气和决心
D.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次伟大尝试
法国史学名著《文明史纲》中提到, “18世纪期间科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总的来说,它限于深思熟虑的理论层次上,与技术无法协调配套起来,后者仍处于工匠的阶段,很少向它提出任何问题。到了18世纪末,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从那时起,工业本身向纯科学而不仅仅是技术——手工和手艺的学问——提出了要求”。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和技术结合得不够紧密,理论向技术的转化尚不理想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工匠根据经验总结而得,与自然科学的进步无关
C.18世纪的科学研究停留在逻辑推导和理论归纳阶段,缺乏实用价值
D.工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紧密结合,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英国学者方德万的研究结果显示: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南昌行营将江西作为推进农村合作运动试点,发展农业合作社。合作社给农民提供贷款,成立纺织厂和制造厂,并且合作开展植树运动,协助运输并改进水利工程。到1935年6月,江西的77个县成立了6223个合作社,社员约有258000人,即将入社的社员有452000人。这说明
A.南京国民政府试图以农村合作方式推动农村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B.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合作化取得较大成效,农村现代化程度大为提高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最初十年,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
D.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准备的统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资本主义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力量,许多爱国志士都把发展实业作为国家富强的根本。然而,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在多重力量压制下发展十分艰难。下面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
B.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代言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C.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初期,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也有起色,民族资本主义达到顶峰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