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 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21-1925年,苏俄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都持续增长,说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中的工业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终止,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查看答案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                 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查看答案

(20分)“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6分)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2分)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⑶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4分)

⑷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者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法律基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元首及其产生方式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十分必要。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                      ②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四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观点,该学派有何认识论?(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的主要观点。(不许照抄原文)(2分)

(5)你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