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
直隶 山东 |
14 132 42 104 |
82 527 64 1126 |
43 537 74 1583 |
陕西(关中) |
16 143 |
21 238 |
28 264 |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
45 459 19 131 |
51 545 15 205 |
43 976 39 511 |
广东 |
— — |
72 1270 |
71 1959 |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