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海权握,国则兴;海...

(20分)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以16—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说明“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汉提出“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原因。(6分)

材料三  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8分)

 

(1)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进行殖民扩张,获取了巨额财富;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强国;通过与荷兰、法国的殖民战争,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海外贸易和掠夺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6分) (2)西方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控制中国满足了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要求。(2分)长江流域在地理上、经济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流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2分) (3)因素:客观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学东渐。主观上,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也为创办近代海军创造了条件。(4分)评价: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兴办海军和近代教育事业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以16—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结合相关史实回答,15-16世纪的西班牙(或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17世纪的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成为“海上马车夫”;17-19世纪的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等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根据材料“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等信息可知长江流域在地理上、经济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流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分析,西方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3)注意材料时间“1875年”等信息,可知此时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客观上“民族危机”“西学东渐”;主观上“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以及新式教育”分析因素。再一分为二的评价清政府的决策,虽然不能根本上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但是从目的看,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从作用看,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海上马车夫” 、·日不落帝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发展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4分)

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6分)

 

查看答案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浦东

 

查看答案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查看答案

有人在评价北美自由贸易区时说: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既存在着美加之间的“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着美、墨与加、墨之间的“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而且此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欧盟或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看起来有些“另类”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A.三国的合作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B.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