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称世界...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称“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世界”指什么?美国为什么自认为能领导“自由世界”抵抗“极权政体”?在中国如何推行此政策?(4分)

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的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2)概括材料二所述政策出台的背景,之后美国是如何实施其“亚洲政策”的?(5分)

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综合上述材料,“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危害?中国应该如何应对?(5分)

 

(1)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美国综合实力居世界第一。实施:支持蒋介石内战;新中国成立以后孤立中国。 (2)背景: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崛起;第三世界崛起。 (3)实质:霸权主义。危害:威胁世界和平。应对: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材料一“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中的“自由世界”含义。结合二战以后的各个国家的国家力量的对比即可分析出美国自认为能领导“自由世界”抵抗“极权政体”的原因。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内战,新中国成立以后孤立中国等分析对抗社会主义。 (2)根据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这一政策的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即可说明政策出台的背景,之后美国是实施“亚洲政策”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1947年3月...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即可概括出“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对世界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世界和平方面。中国主要从外交政策、外交活动方面说明应该如何应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因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太平天国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课后提供这样一种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老版人教教材则直接提问“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1)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4分)

主题二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辛亥革命了》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在思想领域是如何体现的?

主题三  辛亥革命与社会主义道路

正因为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湖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刘云波,武汉大学宣传部的扬天树等学者开始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6分)

材料二 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2)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  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

用相关史实来证明材料三中关于英国“制度创新”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祖宗    D.不纳租税

 

查看答案

北宋东京“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查看答案

(14分)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所起的作用也颇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二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法国《时报》在1932年1月发表评论说:“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从1941年至1945年,苏联在任何武器门类方面的产量都多于德国。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到1953年,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一战前1913年为8600万吨。最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低速、停滞和衰落。

——摘编自齐世荣、钱承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

材料三  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涵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四  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4分)

(2)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三、四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250字左右。)(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