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国通史》)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什么经济现象?其形成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王斯德《世界通史》)。

满分5 manfen5.com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 年为1/4,1861 年为1/3,1871 年达到了3/5。——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第120页

(2)材料二现象的形成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反映了当时英国怎样的经济特点?(4分)

材料三  英国议会改革和法制建设表:(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832年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32年

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

1842年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7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年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1884-1885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选民资格限制,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

材料四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梅雪芹在《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5分)

 

(1)现象: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原因: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4分) (2)联系:为满足工业革命和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需要,英国进口商品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则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分)特点:工业化水平高;依赖世界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 (3)积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3分) 消极: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问题突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现象:从材料一中英国农业人口逐渐下降这一信息,可知英国农业人口逐渐流向城市,所以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等促进了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即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联系:从进出口贸易示意图可直观的看到,英国进口商品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则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城市化不断进行,进出口贸易也发生了变化。特点:这反映了英国工业发达,水平高;以世界为市场,说明了在发展外向型经济。 (3)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有关工业革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所以要分两个方面来回答,其角度可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积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消极: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问题突出。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有什么重大作用?(2分)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

(1)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当时中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都在迈步向前”。(6分)

材料二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发展状况。(2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在纺织、矿冶、制瓷等诸多行业中逐渐超过了官办工场、作坊。……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称“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世界”指什么?美国为什么自认为能领导“自由世界”抵抗“极权政体”?在中国如何推行此政策?(4分)

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的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2)概括材料二所述政策出台的背景,之后美国是如何实施其“亚洲政策”的?(5分)

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综合上述材料,“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危害?中国应该如何应对?(5分)

 

查看答案

(12分)“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因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太平天国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课后提供这样一种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老版人教教材则直接提问“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1)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4分)

主题二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辛亥革命了》

(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在思想领域是如何体现的?

主题三  辛亥革命与社会主义道路

正因为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湖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刘云波,武汉大学宣传部的扬天树等学者开始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6分)

材料二 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2)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  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

用相关史实来证明材料三中关于英国“制度创新”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