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比写道:“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穸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内战结束后,土地责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囷地费用。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在建立大地产的过程中,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化主体地产,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叙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责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 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3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3分)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3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 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3分)

 

(1)以土地为物质媒介获得贵族和乡坤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声誉进而 掌握政权,成为当时一种社会心态。(5分)  (2)因筹措圈地资金而需要出卖的土地;圈地后自耕农出售的土地;旧地主因为欠债而抛售 的土地;土地家族为强化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土地不断涌向市场。(8分)  力量:以地产为工具加盟土地阶级、进而掌控政权的社会心态,促使土地家族、政府官 员等职业群体、工商界人士等社会群体参与土地的购置,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流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圈地运动(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也是推动力量。(6分)  (3)①以贵族、乡坤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进而掌控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 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2分)  ②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2分)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根据材料“...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 (2)    根据材料“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囷地费用...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即可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和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 (3)    根据材料“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对英国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基督教认为,“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综合这两则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的自由宪政,是以基督教的理论为渊源之一的

B.美国《独立宣言》是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

C.美国《独立宣言》是欧洲基督教神学的继承与发展

D.美国《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查看答案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五四运动期间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查看答案

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滞涨”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