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 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从中 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充分’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凡干预 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突变”。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经济突变”,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卷评分标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类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 ”即可概括出作者的观点,然后找到各自的论据即可,一定要“自圆其说”,然后建议学生一定要选取一个自己写论证、写理由最拿手的观点来说明,最后注意论证和观点不能自相矛盾。学生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古代农业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皱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他认为客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4分)

(2)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实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二的观点?这种移值来的制度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7分)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比写道:“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穸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内战结束后,土地责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囷地费用。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在建立大地产的过程中,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化主体地产,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4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血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叙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责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 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3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3分)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3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 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3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

C.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基督教认为,“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综合这两则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的自由宪政,是以基督教的理论为渊源之一的

B.美国《独立宣言》是用法国的启蒙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

C.美国《独立宣言》是欧洲基督教神学的继承与发展

D.美国《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