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

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 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 内订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

——《论不变法之害》

材料二:夫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古人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弟以为宜稍变通矣。·······何必故划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弟甚敬兄之志,爱兄之才,故不惜更进一言,幸垂采之。                                

——《致孙逸仙书》

材料三: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则又何也?盖君主之为物,原赖历史习俗上一种似魔非魔的观念以保其尊严;此种尊严自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君主之可贵,其必在此。虽然尊严者不可亵者也,一度亵焉,而遂将不复能维持。

——1915年8月《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简要分析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和收信人思想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概括梁启超的主张。(2分)

 

(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2分)主要意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强调变法的必要性。(2分) 两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但梁启超主张要结合国情,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共和政体。(4分) 历史背景: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共和政体存在覆灭的危险,(1分)主张:反对君主制度,维护共和政体。(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选自梁启超文选,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所学的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总结回答,即民族危机的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其言论的主要意图,根据《论不变法之害》,可见是为宣传变法思想。 首先明确作者和收信人,即使梁启超和孙中山;根据材料中“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宜稍变通矣。·······何必故划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可见二人都主张“兴民政”,即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孙中山主张“倒满洲以兴民政”,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梁启超主张“借勤王以兴民政”,即改革清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 根据材料选自“1915年8月《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发表的文章;根据材料中“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可见梁启超反对君主制度,主张维护民主共和制。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梁启超的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民主革命思想·孙中山的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B.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     D. 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

讲义》中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

政体”。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曲沃县东北街村孙元兴老人(2003年逝世)曾拜河南坠子大王乔清秀为师,多次获得全省曲艺

   演唱一等奖,是远近闻名的坠子大师。请问以下哪种曲艺形式是曲沃地方特色曲艺。

A.碗碗腔              B.京剧             C.河南坠子            D.晋剧

 

查看答案

2013年是电影诞辰118周年,如果你有幸参加了在其“家乡”举办的电影生日庆典活动,除了可以欣赏到电影大片之外,还可以吃到哪种当地的美味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