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

(26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6分)

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2)差距面前中国人并没有自甘落后,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从1840到1919年,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那些方案,(4分)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4分)

材料四: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3)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斯大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材料四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6分)苏联的特色工业化道路开创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什么?(2分)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6分) (2)方案: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4分,答出两点即可。) (3)道路:从发展轻工业;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分,答出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也可以。) 说明:17世纪初,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6分,看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1750-1850年”,这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对于这一时段“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可从当时的经济因素、政治条件、思想文化成果等角度思考,综合材料一、二中的有用信息并稍作概括即可。 (2)从1840到1919年,中国人学西方经历了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变化历程,具体方案与实践活动,可从地主阶级的救国探索、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救国方案、无产阶级早期的思想引进等方面简单罗列即可,但要把方案与实践对应准确。 (3)材料四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指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道路,可从开始的行业、资金积累、工业化历程等角度简要回答。结合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简要情况进行说明。材料四中的信息“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发展重工业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已经直接点明了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环境及影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及实践活动;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与殖民争夺;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 (2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4分)

材料二: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材料三:“(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 ,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3)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2分)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 (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4分)

材料五: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2分)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查看答案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