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
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
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12分)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9分)
据统计,1960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74美元,联邦德国为1320美元, 相差只有1/3多点。而到了30年后的199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44美元,而联邦德国为23980美元,联邦德国是民主德国的5.8倍。对此现象的解读评价正确的是
A. 冷战背景下,世界动荡因素加剧,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B.西德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东德未能获得这些援助
C.资本主义的西德较之于社会主义的东德具有发展经济的先天制度优越性
D.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错失了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到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十年,在这十年间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回升 B.西方经济经历了危机和“滞胀”
C.美国丧失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
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并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日本面临的国际条件看,这三次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C.欧美列强矛盾重重 D.欧美各国人民革命运动高涨
多数经济史学家认为其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与1776年、1789年和1917年的政治革命相比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它是在一个个地区逐步发生的,而不是一下子席卷全国。它的重要意义不亚于从旧石器时代原始的狩猎人向新石器时代定居的务农人的转变。材料重在说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的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的扩展是渐进而深远的
C.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影响到整个欧洲
D.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的逐步扩展
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的观念影响深远
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C.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