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
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十分重视门下省职能的发挥 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体制的重要性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 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B.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 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 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A.建立四百人会议 B.颁布解负令
C.设立陪审法庭 D.发放观剧津贴
(24分)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材料三
|
顺治8年,公元1651年 |
康熙51年,公元1712年 |
乾隆6年,公元1741年 |
乾隆55年,公元1790年 |
中国 人口 |
10,630,000(丁) |
24,621,324(丁) |
143,411,559人 |
301,487,115人 |
(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户口统计只重男丁,对“未成丁”或“男女幼丁”等人口不作统计。)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开皇之治”。请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文帝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6分)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理由。(2分)并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代人口发生变化的政策原因有哪些?(4分)
(4)根据以上三个著名治世,归纳概述中国古代形成治世的主要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