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

(13分)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明嘉靖四年规定,凡是双海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卫边,……。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自明朝第五代皇帝……,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述。(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2分)

 

(1)新现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1分) 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2分) (2)观点: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1分) 评价: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同时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效仿实践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社会生活上传统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近代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民族尊严遭到践踏。(3分)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 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严峻国际环境;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需要。(任答三点给3分) (4)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染坊,染工;机房,织工,反映出出现了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 “凡是双海桅海船,统统扣留” 反映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反映出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2)“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借用鲁迅的话也是说明外来冲击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对观点做出客观的评价,一方面,西方入侵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做出论证。一方面,指出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3)特点:根据图片得出是中国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结合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情,从本国经济政治角度和国外环境来介绍。 (4)有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同情况得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化三改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沃勒斯坦认为,人类历史虽然包含着各个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但这些历史从来不是孤立地发展的,总是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世界性体系”。……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开始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世界性经济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从16世纪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共出现了三个霸权国家:17世纪中叶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中叶的美国。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材料二   当前,世界形势最为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所发生的种种量变与质变过程中。……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在内的所谓“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7年)首次超过50%,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美国……东南亚、非洲、中亚、中东部分产油国,以及拉美等地在内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取得持续增长……德、法、英新一代领导人主政,协力化解欧盟制宪危机,为欧盟一体化和共同外交注入活力。欧盟向世界第二大战略力量演化的趋势明显,日本经济复苏势头不减,政治上继续加紧向“正常国家”迈进。

——徐坚《中间力量的兴起与世界格局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三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核心是,世界经济和劳动分工将世界分成三个地带:中心支配地区、处于依附地位的外围、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国家经济地位、国家经济地位的地理分布是可变的。中心和边缘地区不是固定的,边缘地区可以成为中心地区,中心地区也可以变成边缘地区。……霸权国家优势的全面转移和重新聚集可以被视为是国际体系转型的经济标志,也可能是今后国际体系和平转型的标尺之一。

——刘鸣《以世界体系理论与全球化理论解读国际体系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至20世纪中叶,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霸权国家,分别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段特征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中“中心—边缘”关系,并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11分)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材料二   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材料三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冲突的不同。(2分)

(2)分析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列举美国是如何实施乔治·凯南主张的。(3分)

(3)依据材料三对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作简要评价。(5分)

 

查看答案

(12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3分)其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3分)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4分)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2分)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材料三   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两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5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形成了僵硬的体制和集中的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