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D 【解析】 试题分析: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因为此时西方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中国逐渐成为西方侵略的目标;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因为此时一战对西方文明造成严重的破坏,个别学者主张吸收中国文明的优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重商主义

 

查看答案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    实

推    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查看答案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B.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查看答案

 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