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 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 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 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