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

(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自1999年中国正式宣布派遣高素质警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公安部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维和工作。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队8支1000人次。

——中新网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申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回答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初期的三个外交成就(3分)

(2)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建交高峰。指出图中建交最高峰时期的关键性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建树? (3分)

(4)阅读材料三,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4分)

 

(1)成就:(3分)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内瓦国际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万隆会议,“存同求异”的提出促成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有利影响:(3分) 中日建交;各国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有利于国家统一。 (3)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贏得了一个稳定和平环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形成经济特区_沿海开砍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国初期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到到50年代,结合教材新中国初期外交任意列举三个即可。第(2)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交最高峰指的是第三次建交高峰,即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带动的建交高潮,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其影响即可。第(3)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时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由材料中的几幅图片可以得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与周边国家合作等,归纳概括即可。第(4)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即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明确这点回答本题不难。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不结盟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路律、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 (2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 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

——《百度百科》

材料二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三  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六普”主要数据,公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总人口约13.7亿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据统计,我国26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摘自《搜狐网》

材料四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政府早在50年代末便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1959年颁布了《国民年金法》,1963年推出了《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这三项法律恰似三根支柱,支撑起日本的老年人福利保障体系。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日本建立了养老金保险制度。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针对日本社会的高龄化现象,日本政府还通过修改雇佣保险法推动高龄雇佣。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   

——摘自《搜狐网》

请回答:

(1) 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4分)

(3)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同原因。(3分)

(4) 结合材料四,谈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老龄化问题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3分)

 

查看答案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6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特别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但必须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圆满且恰当地取得之。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特别是食品资源。

——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

材料三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并听“日满不可分”、 “民族协和”等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4分)

(2)材料二中它强调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取得一般物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资源不足日本推行了什么经济方针(4)?

(3)材料三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