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但是,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第二个是激励,那么庞大的系统,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在1960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和这两点是有关系的。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现在也没有说清楚。有人认为,罗斯福受凯恩斯的影响,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也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 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从过去五十年来看,历次的危机,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需求。好像是有一定效果,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因为你过度开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很多国家的债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以至于经济潜力完全被透支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12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方法方面的异同点?(4分)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9分)

 

(1)反思:①张先生认为苏联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存在官僚主义,二是缺乏激励机制。(4分)②苏联模式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通过政府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和管理生产,否定了市场的作用;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缺乏创新。(4分)③苏联模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滋生平均主义和特权思想,不利于生产者劳动积极性的发挥。(4分) (2)①同:国家干预经济。(2分)②异:计划经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发展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凯恩斯主义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同时,并未放弃市场经济。(2分) (3)观点一: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过多的干预了企业的经济活动,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②政府通过扩大开支刺激有效需求导致通货膨胀。③福利国家建设客观上造成“惩勤罚懒”的后果,造成政府财政紧张。(9分) 观点二: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在经济生活中要有所作为,克服盲目竞争对经济的破坏。②适度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③福利国家的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有用信息“官僚主义”、“激励机制”,说明张培刚先生的反思集中在两个方面:苏联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和如何进行机制奖励,并且要从体制上简要分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激励机制的缺失等对苏联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归纳苏联计划经济思想和凯尔斯主义出现的不同点,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苏联依靠行政手段而排斥市场活动;美国强化政府干预而未放弃市场经济。 (3)首先从材料三中归纳出核心观点,即凯尔斯主义的实行将会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灾难,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主张,即赞成还是反对,然后结合所学内容寻找相关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即可;如果赞成则主要列举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如果反对则主要列举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查看答案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B.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

 

查看答案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投资总额

28.2

38.8

18.7

16.5

23.5

国家投资

23.9

–3.1

8.1

7.9

–15.3

国内贷款

47.3

97.4

25.1

31.0

9.4

利用外资

6.2

29.5

44.5

32.7

45.1

自筹及其他

27.6

41.6

17.9

19.1

33.5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