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

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       B.良知就是人性

C.心学注重对内心的阐发           D.区分善恶是心学的根本标准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的主张,主张接触万事万物去认识理;B项是王守仁的观点,但是材料并非强调的良知是什么,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D项错误,心学的标准是通过内心认识理,达到圣人的标准。故选C,王守仁通过认识人心达到善的境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作者在说明世界贸易问题时选择1763年的理由可能是(    )

A.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C.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D.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查看答案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查看答案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符合苏俄(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能动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