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A.作者是圆明园遭劫的亲历者,就是第一手史料

B.在夷人劫掠的过程有不少中国人极力阻止

C.不仅外国人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也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可以看出外国人洗劫了圆明园后,国人乘机也进行了抢劫。故选C。A项中说法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说法相反;洗劫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查看答案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查看答案

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了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查看答案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 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