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都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 【解析】 试题分析:《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并且司马迁十分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不以失败论英雄。甲骨文是商周十七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甲骨文主要出土在殷商,是商后期的遗物。甲骨文是一种比较系统的成熟的古文字,我国的汉字由此发展而来。所以甲骨文的记载从发现实物上印证了《史记》的内容。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并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探索历史的奥秘·历史与历史的重现·历史与历史的重现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  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查看答案

南宋遗民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然则行台省之名,苟非创造之初,土宇未一,以此任帷幄腹心之臣,则必衰微之后,法制已隳,以此处分裂割据之辈,至若承平之时,则不宜有此名也。”马端临评价的是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唐宋的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查看答案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