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朝 代 |
县 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秦朝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汉代 |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B.西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C.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西周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安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
A.周武王封微子于宋地 B.汉高祖封刘如意为赵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为燕王 D.雍正封四子弘历为宝亲王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法制( )
A.有利于解决权力、财产分配 B.重视尊卑贵贱
C.有利于凝聚宗族 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都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 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