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日本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唐代和宋代在历史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依据这些差异(或变化),内藤湖南总结说:“总而言之,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由此他提出了“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州畀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认识。(8分)

 

(1)表现: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2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2  分)法律发生变化并不断完善。(2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分)  分封制遭到破坏;(2分)争霸战争和改革的推动。(2分)  同: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在宋代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2分)  异:钱穆认为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由封建贵族社会转化为封建平民社会。内藤 湖南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3分)   (3)认识:宋代社会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  政治方面:(2分)①选官制度:科举取士进一步扩大,以科举制为基础或途径,平民 兴起,底层不断上升。(或北宋重文轻武。) ②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经济方面:(2分)①城市经济繁荣。②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纸币“交子”。③南宋时经济重 心转移到南方。 文化方面:(2分)精英的宮廷文化让位于通俗的娱乐文化。表现为:①文学方面:文 学由诗的兴盛到词的兴盛,词更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反映了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②绘画方面:由宗教政治画到山水花鸟画、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演变。③音乐方面: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   思想方面:(2分)由唐至宋,学术思想由禅学到理学即新儒学,儒学进一步普及化和世俗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即可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唐宋历史观...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即可比较出内藤湖南和钱穆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说明该观点的认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朝的思想文化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仁政思想        B.民本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查看答案

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

B.“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