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生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生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 心,

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信息“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结合已学知识可知A表述不合史实,因为国共两党合作在南京失守之前已经实现;开辟敌后战场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C不合题意;D表述不合题意,因为材料主要阐述了“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即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民党的抗日努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联邦制度

 

查看答案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 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C.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查看答案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