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在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2)对比材料一、二,概况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8分)

 

(1)核心是反对苏联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3分) 表现:由战时同盟转变为敌对营垒;由反法西斯转变为干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和别国内政;由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转变为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称霸世界。(4分,答出2点即可。) (2)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2分) 原因:经济陷人困境;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霸主地位动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可以看出来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对外扩张,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转折点说的是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在二战期间的盟友变成了敌人。(2)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美国的霸权政策,是对苏联战略进攻的局面,到了材料二尼克松时期,由于美国的国力衰退,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不得不调整战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主要原因包括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和国内经济放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等因素构成。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冷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8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   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9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12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8分)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4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利,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材料一中,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 的?(9分)

 

查看答案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