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A 【解析】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甲说反映的是为改变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乙说反映的是宋朝为加强君主专制,设枢密院以分割丞相的兵权。丙说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丁说是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故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

①秦朝制度 ②秦始皇功绩 ③古代文字演变 ④秦朝灭亡原因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查看答案

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民)自实田”,这一举措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是

A.核实全国土地数量         B.全国范围内确立土地私有

C.保证了赋税的征收         D.调动了农民垦田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和孙中山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等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三  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1912年6月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7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