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2分)观察历史演变,要特别注意历史大变革时期,因为这些大变革决定了一个长时期...

(22分)观察历史演变,要特别注意历史大变革时期,因为这些大变革决定了一个长时期社会发展的总趋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人赵翼说∶“(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李鸿章在1865年致友人的信中,也提出了著名的“千古变局”命题,认为他当时所处的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 学者路齐一曾定义说:“大变革(大变局)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交流,等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这样一种全面大发展的历史过程,往往是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我们把它称做‘大变革’ (大变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在农业生产技术、经济形态、政治局面、思想文化、社会形态方面的表现。(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10分)

 

(1)表现(12分):农业生产技术:铁犁牛耕(2分);  经济形态: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2分);政治局面:奴隶主、奴隶阶级被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取代;由分裂到统一;分封制被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取代(4分);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到思想的大一统(2分);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2分) (2)(10分,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适当给分)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观点有道理。 理由: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矛盾变为封建主义—人民大众、西方列强—中华民族的矛盾; 革命阶段------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文化思想---由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到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表现。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政治上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但是也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格局基本定型。(2)对于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是都要说明理由。从总体上看,李鸿章的这一言论基本符合事实。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斗争,经济上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大变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

A.  接受“关贸总协定”                        B.欧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查看答案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剧变,这两次剧变都: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大总统誓词》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创立公告》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