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请回答:

(1)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8分)

(2)以学过的史实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与附庸,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挽救了危机保持了自己的独立”的观点。(4分)

 

(1)地位: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日不落帝国”)。(2分) 原因:地理:新航路开辟后借助有利地理条件,成为世界航运中心;(1分) 政治: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其发展奠定政治基础;(1分); 经济:最早开展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十九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后期又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外交:不断扩张,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分); 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扩大殖民主义侵略(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最终成为拥有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大帝国—“日不落帝国” (1分) 说明:清朝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在鸦片战争中惨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2分) 而面临与中国相似危险的日本却采取主动向西方学习的方式,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97年还是处于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的地位。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需要从英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新航路的开辟等角度进行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位置,随后进行了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工业革命进行等都是重要的原因。(2)问题的意思是在西方侵略面前,要么是通过自身的改革努力,获得独立的地位,要么伦威尔西方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列举事例可以结合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进行。日本通过维新变法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实现了国家的强盛,最后走向了扩张之路,中国则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殖民主义国家地位极其原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极其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2分)观察历史演变,要特别注意历史大变革时期,因为这些大变革决定了一个长时期社会发展的总趋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人赵翼说∶“(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李鸿章在1865年致友人的信中,也提出了著名的“千古变局”命题,认为他当时所处的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 学者路齐一曾定义说:“大变革(大变局)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交流,等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这样一种全面大发展的历史过程,往往是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我们把它称做‘大变革’ (大变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在农业生产技术、经济形态、政治局面、思想文化、社会形态方面的表现。(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10分)

 

查看答案

(18分)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

A.  接受“关贸总协定”                        B.欧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查看答案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