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两院制原则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在这里他批评的是雅典民主政治
A.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B.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参政方式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新浪·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NO!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其中记载:“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关于这一外交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记载是假的,当时中国政府尚未加入联合国
B.彰显了新中国参与国际活动的积极态度
C.反映了新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D.体现了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