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伏尔泰推崇儒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6分)。

 

(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6分,每点2分) (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2分);中国儒家经典(思想)(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1分) (3)原因:借助儒学来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提倡自由平等;为推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服务(4分) (4)新变化:政府介入、推动;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每点2分,回答其中两点即给4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6分,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主题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融合,涉及的历史知识有中国古代文化、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及相互影响。(1)要知道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当时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治制度愈发黑暗,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发展缓慢;(2)要注意从材料的获得有效信息解答,从材料“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进行概括分析;(3)从材料“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学的原因所在,主要目的是为他们反对专制制度和教权服务。(4)从材料四“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的出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活动的变化主要是政府开始介入、推动;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其原因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社会制度的差异等角度解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近代前夜的市民文化;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翻译活动的新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考试本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但是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在行政部之下……在君主专制国中,选拔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孙中山的这一议论旨在说明(    )

A.考试权体现西方自由平等                             B.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科举制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D.考试权能为共和体制服务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查看答案

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查看答案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