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该奏折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B.19世纪70年代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逐渐转向制度层面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一套“蒙学教科书”,其中《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这一事件( )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C.推动学校教育内容开始突破传统经学典籍
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王韬在《壕埂杂志》中指出“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当时流行于上海市井的一首竹枝词写到:“洋行买办每多财,时式衣装尽得来。阔绰排场人尽幕,频年获利店纷开。”对材料所述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A.收回利权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商立国成为清政府的治国思想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 )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
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