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4分)

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2分)

通过上述材料所反映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4分)

 

(1)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共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五族共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中共完善“中华民族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同抗战。(4分)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2分) (3)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救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问题的不同主张;根据材料中“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分析其民族主张的进步意义。孙中山的主张有利于中华民国的建成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共的主张则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民族抗日。 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材料三中的国家对西北大开发以来的民族地区的固定资产的投资额的不断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3)本问考查的是我国各民族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 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

——《辛亥革命资料汇集》(2)《糯公随笔》

材料三 “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3分)

(2)概括材料二、三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3)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部分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 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 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 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2分)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8分)

 

查看答案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箎曾说,该组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该组织”指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                                   D.联合国

 

查看答案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