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规则,可知唐代三省运作虽以服从君主专制为前提,但基本上仍以政事堂决议为主,故选A。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C不符合唐代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中东发现了储量达全世界总量2/3的石油——如果说现代化的西方全球征战史,无不以资源争夺为核心,而这种争夺又以石油为甚。正如基辛格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深入梳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此后的中东各场战争,石油的争夺无不深藏其间,成为关键因素。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欧佩克联合进攻的黄金时期。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成功地使用了石油武器,完全收回油价决定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欧佩克把石油斗争扩大为整个第三世界的原料斗争,抗击霸权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70年代欧佩克两次原油大提价,在西方世界触发了两次影响深远的石油乃至经济危机,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国经济衰退。此后,主要石油消费国建立国际能源机构和石油战略储备,对欧佩克原油需求明显降低,国际油价长期低迷,欧佩克石油收入锐减。

——陈悠久《欧佩克发展历程与新世纪挑战》

(1)列举两例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石油的争夺无不深藏其间,成为关键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欧佩克进人黄金时期的主要背景及历史影响。(11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上谕,陆续推行新政。1901年,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为了筹饷,清政府巧立名目,多方搜刮,使财税紊乱,贪污横行。为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其封建统治,清政府“裁冗衔”、“裁吏役”、“停捐纳”,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但往往是新旧机构重迭,如军机处和督办政务处、户部和财政处并存等。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艰难的历程——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追求》

(1)据材料,归纳清末“新政”的措施。(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的上述措施。(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

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

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

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

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2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4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水平,(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下列选项体现了“求同”的是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平衡国际战略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