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期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洒受神忍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中国自1840年开始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2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4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的含义。(3分)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3分)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表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
工业总产值 |
重工业产值 |
轻工业产值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1957 |
704 |
317 |
387 |
537 |
1958 |
1083 |
580 |
503 |
566 |
1959 |
1483 |
867 |
616 |
497 |
1960 |
1637 |
1090 |
547 |
457 |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某雅典政治家“向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这位政治家
A.开始根据财产划分公民等级 B.消除了血缘部落的界限
C.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D.使直接民主发展到顶峰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设计”应理解为(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