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主义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由它协同国王的批准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该材料反映出( )
①分权原则 ②主权在民 ③代议制原则 ④君主制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日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7分)
⑵ 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