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4年中共中央在有关决定中指出“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

1964年中共中央在有关决定中指出“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注:按今天的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地。)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异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B.中央着力发展落后地区教育

C.中国对世界局势判断是着眼备战    D.适应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需要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1964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北面,随着中苏关系日趋紧张,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也越来越大。东面,面对的是美国的战略包围(从韩国、日本到台湾一线),而蒋介石集团也时刻准备反攻大陆。尤其是南面,自1961年开始的美国侵越战争步步升级,后来一直发展到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由此分析可知当时是中国对世界局势判断为着眼点进行备战的,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60年代经济建设的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查看答案

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据此判断当时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开展

 

查看答案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查看答案

“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