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时取消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的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1943年

中英美签署《开罗宣言》

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3分,如按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分别概述,可酌情给分) 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3分)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2分)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2分)原因:对美国.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对苏联,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的平等条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利。(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第一小问主要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并结合表格分析即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巴黎和会开始到“改订新约”的运动、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而到《共同纲领》“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对于不同的条约采取不同的政策。第二小问,影响的回答需要按阶段论述,可以以巴黎和会为界线,巴黎和会前后签订的条约的影响来作答即可。第(2)问,主要特点从材料中归纳,抓住有效信息,“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从材料中可知原因“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而对于苏联,因为“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所以“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不平等条约内容及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外交方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美国举行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日显突出              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

 

查看答案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查看答案

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电报的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为:“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汽车进入上海后,工部局于1906年又颁发一则布告:“租界车辆,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十字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照此走法,碰撞可免;尚有不遵,重罚银钱。”这主要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中国的近代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C.近代中国的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查看答案

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