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1)特点: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4分) (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于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6分) (3)新气象:产生了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2分) 主要原因:近代小农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6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解答此问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概括材料的内容:从材料“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可以看出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从材料“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可以看出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能力不高。第(2)问,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可以归纳出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第(3)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此时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分)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特别是广东和福建,首先成为最著名的棉产区。明清时期棉作几遍及全国各省区。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华中湖北棉区,华北山东、河北等棉区,华东江苏、浙江棉区是当时的三大优势棉区。明清时期北方特别是山东的棉花大量输往江南,如东昌府高唐、恩县棉花“江淮贾客贸易,居人以此致富”,……形成“吉贝(木棉)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的局面。而江南松江一带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直”现象出现。由于棉作的扩展和粮田面积的减少,至少从明代后期,江浙地区便开始从其他省份输入粮食;同时,其他省份也需要从江南购入不可缺少的棉纺织品和其他产品。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路线图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棉花种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给三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分)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时取消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签订的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1943年

中英美签署《开罗宣言》

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分)

 

查看答案

1960年,美国举行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日显突出              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

 

查看答案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查看答案

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一种谕旨。其有关告诫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19世纪末“廷寄”开始逐渐被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A.电话在中国普遍使用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D.电报的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