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

(17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满分5 manfen5.com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满分5 manfen5.com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满分5 manfen5.com

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

满分5 manfen5.com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满分5 manfen5.com

《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的五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3分)

编号②________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_________;

编号④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6分)

(3)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4分)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4分)

 

(1)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3分) (2)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90年代以后以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20世纪初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 (4)①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一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题干中的“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新学伪经考》、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联系已学知识即可归纳出其分别代表的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第(2)问,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①是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③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3)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代表的实践活动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4)问,考查归纳整理的能力,结合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围绕救亡图存、反封建反侵略、学习过程的由浅入深以及学习内容的变化等归纳其特点即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及其代表人物与实践活动;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主要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的实践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2分)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分)

 

查看答案

(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