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
A.郡县制初现雏形B.宗法制荡然无存
C.分封制全面崩溃 D.实行郡国并行制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中国古代王朝的后宫中有“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两种现象:前者是母亲因儿子地位尊贵而显贵,后者则是儿子因母亲受宠而地位显贵。导致这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 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朝代高低有别 B.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不同的时期轻重不同
C. 嫡长子继承制在不同的王朝取舍不一 D. 皇帝个人的倾向有所变化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 )
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 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
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 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莆,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速”的雄心壮志。
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
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发,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 青苗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 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
(2)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3分)试述你的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