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关键信息: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是反帝以达“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故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反清信息,A项排除;B项对孙的民族主义理解错误;题干认为应“与民众深切结合”,但并不以说明其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C项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查看答案

(18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尚忆戊戌之岁,清朝方锐意变法,而廷臣之向背不同。某侍御,主于变法者也,疏论礼部尚书许应揆腹诽新政。上令(许)自陈,以为无罪,而某侍御遂为舆论所不直。夫其人躬言变法,而不知其所谓变者,将由法度之君主而为无法之专制乎?……呜呼!

——严复《法意》

材料四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不耻屡仆屡起,集合同志,谋举革命,千回百折,备尝艰辛。……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4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严复对什么现象发出悲叹?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先生“备尝艰辛”还要坚持革命的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2分)

 

查看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8分)

 

查看答案

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社会的进步,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专制独裁曾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逐渐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据此回答:

情景一:中国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宫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1)材料一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人认为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请你结合图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5分)

(2)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统治者不断加强专制统治。结合宋、明、清三个朝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说明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6分)

情景二:雅典民主

材料二: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3)材料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民主制的正常运作?雅典这种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

材料三: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审判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4)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