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相似之处是 A、 国共关系...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相似之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B、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革命任务由反帝到反封建                  D、 斗争区域从南方发展到北方

 

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的北伐战争,第二幅图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注意限制词:相似之处,题干问题要找出北伐与红军长征的共同点。题干两个历史事件说明的是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对峙,A项排除;关于工作重心,应是由城市转移到农村,B项排除;题干两个历史事件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变化民族矛盾,故C项排除;北伐是从南方向北方发展,红军长征是革命中心从南方到北方,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与长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B、 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满分5 manfen5.com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查看答案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