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

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罗马帝国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社会

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D.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了帝国统治基础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在古代称为维护帝国通知的重要工具,有力的加强了对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故选D。A在材料中未体现,B明显错误,罗马帝国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C不符史实。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一悲剧中曾写道:“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任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这反映出

A.外邦人在古希腊没有完全的公民权利      B.古希腊维护居民的基本自由

C.当时执政者无法维护平民和奴隶利益      D.古希腊的公民范围明显扩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因为工业革命凭借其新的大众交流工具,使对公民进行有效的、无所不包的教导成为可能。因而,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后又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和平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非难着重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行为、与军国主义结合以及因爱国侵略主义(Jingoism)与沙文主义(chauvinism)而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民族象征与爱国性的自负因与过去的战争相关而名声大坏。因此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不过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材料三    这些“主权国家”以基督徒和“民族国家”的双重名义肆无忌惮地带着对自己以外的民族或国家的厌恶与藐视向世界宣战,用大炮说话,强迫文明古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就是民族主义中的扩张主义最初的外在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民族主义内含的进步“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自治运动”,正是对民族主义中反动的排外主义、扩张主义进行反抗斗争的结果,“正义战胜邪恶”为人类社会的法理,因而各国独立运动取得“节节胜利”自然合天意,符法理,顺民心。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实质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民族主义与战争、和平的关系。(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斯大林指出:两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普遍”叫嚣苏维埃国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反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群众陷入贫困……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

——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欣欣向荣”景象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种景象背后潜在的问题。(6分)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化的萌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萌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萌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化。(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凡荒政十有二:……四曰发赈;……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大纲》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在大灾难中死里逃生和出现二战后的繁荣,“或许是20世纪历史学者所面对的最大题目”。面对这一“最大题目”,西方各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采取自由主义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政策

C、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D、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