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史的历史线索。”以下贯穿远东近代历史最普遍的线索是
A.学习西方,走工业化的道路 B.学习西方走民主化的道路
C.学习西方,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D.学习西方,走民族解放的道路
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
A.美国清偿能力和机制是与国际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
B.美国经济实力愈是强大,该悖论指出的矛盾愈是突出
C.美国享受美元特权是无需支付成本的
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解体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的终结
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
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
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后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生存的空间
(24分)整个20世纪,世界的格局和形势发生了多次大的变化,这是多种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某文科班举行课堂讨论,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甲)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乙)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丙)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丁)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四 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五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如果你支持材料一中甲同学的观点,请说明历史依据。(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一战后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其表现?(6)
(3)材料三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6)
(4)依据材料四和五指出材料五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面对当前形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应对?(6分)
(28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