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抛弃西方传统的以国家为单位的分析模式;在世界史进程中,不以某一国家的进步代替全球的发展;社会交流的意义日益受到重视;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批评欧洲中心论……同时,全球史……忽视了各个社会内部的发展动力;把跨文化互动作为全球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文化和跨文化的概念还不够清晰等。
——摘编自刘新成《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学术讲演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如何合理运用全球史观解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他要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其他主张革命说的人如哈孟德夫妇也认为,这些变革像政治革命把法国与其过去相分隔一样,使英国与其过去相分隔,“是人类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
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这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美国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华·惠·罗斯托在他的著作里也用“起飞”代替了“工业革命”概念。
材料三 马克思1856年曾经描述:这个时代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这种衰退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总之,“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有关工业革命的两种史学观点并分析这两种观点的着眼点。(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工业革命所体现的“每一个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这一观点。(7分)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史的历史线索。”以下贯穿远东近代历史最普遍的线索是
A.学习西方,走工业化的道路 B.学习西方走民主化的道路
C.学习西方,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D.学习西方,走民族解放的道路
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
A.美国清偿能力和机制是与国际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
B.美国经济实力愈是强大,该悖论指出的矛盾愈是突出
C.美国享受美元特权是无需支付成本的
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解体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的终结
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
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
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后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