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

(12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4分)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2分)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

 

(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分) ⑵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2分) ⑶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分)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1分) (4)时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2分) 天翻地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关键信息“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可知是指1895年清朝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再者丘逢甲为当时台湾反割台斗争的领导人之一,进行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形成海峡两岸对峙局面。 (2)注意材料出处“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井冈山斗争的实践,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3)注意材料出处“毛泽东《七律• 长征》”。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结束。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③标志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在东起江苏江阴、西到江西湖口的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结果:解放军占领南京。影响:①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②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解放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得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三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其主张的相同之处。(4分)

(2)指出材料二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与材料三主张的相似点。(4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两位先生”的含义,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7分)

 

查看答案

(13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事件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辛亥革命离五四运动只有七年多,中间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以后历史的发展。这不是过甚其词的夸张,而是历史前进必经的阶梯。

一一《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2011年,全国政协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活动就是举行纪念大会,还要拍摄专题的文献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币,也将积极支持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

武汉市也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为契机发展城建,仅仅最近两年政府投入建设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首义文化区、辛亥革命博物馆、首义南轴线城市景观工程、辛亥百年庆典道路等,都将在今年9月份以前完工。

—一全国政协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的一件史实加以说明。(9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历史意义。(4分)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                  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查看答案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纸、电影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  )

A.及时传播时事信息                    B.高度互动,信息反馈及时

C.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D.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查看答案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

A.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