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结合材料一、二观点,分析说明两者对“人”的关注出发点的不同及其经济根源。(8分)

材料三  民生是生民之命。它表达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理性的欲望,反映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关切人们最现实的利益和意愿。它潜藏着对专制统治的排斥,内蕴着对基本人权的渴望。因此,民生观念的逻辑升华,必然是糅合民权信仰的法理叙事。——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

(2)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基本人权”应该是指什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你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解决“基本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6分)

材料四  (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和近代相比,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哪些优势?(6分)

 

(1)材料一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答“制民之产”亦可),以缓和社会矛盾,其出发点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以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其出发点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4分) 经济根源:材料一: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材料二: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2)基本人权:生存权。(2分) 认识:太平天国颁布天朝《天朝田亩制度》,希望以此解决广大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体现了农民阶级在争取生存权上的抗争,但流于空想而失败。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社会革命”,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对工农民众的同情和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积极探索,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落空(或由于方案的不彻底及时局的变动而落空)。(4分) (3)特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具体;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2分)优势: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济上,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思想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理论的指导。(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与归纳。依据材料一的“制民之产”以及古代中国民本实质是维护统治接利益,材料二主要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可以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结合两则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中的经济角度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注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中的民生主张即可;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归纳,特别注意要回答“认识”。第(3)问,把握材料“推动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建设和谐社会”。优势重点注意与近代对比,从政治、经济上分析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民生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作者试图强调

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研究历史规律没有意义

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查看答案

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查看答案

1985年8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最好的模式

 

查看答案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