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材料四: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4分)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2分)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2分)家庭关系和睦。(2分) 目的:维护社会稳定,(2分)巩固封建统治。(2分)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分)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 (3)新变化:婚姻自主;(1分)男女平等;(1分)家庭民主。(1分) (4)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国家的政治变革;(2分) 思想观念的转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六世同居”概括出 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 “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同耕共食”;“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概括出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不曾折箸争吵过” 概括出家庭关系和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古代宗法制有关,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的中国,从政治上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推动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从思想文化上看,西方民主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而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注意材料出处《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可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婚姻自由,废除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这为摧毁封建家庭伦理制度、建立“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新式婚姻家庭提供了法律保证。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家庭变革属于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变革密切相关。具体可概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新中国社会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查看答案

“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已经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655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                       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查看答案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查看答案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          B.维护国共合作 

C.维护《临时约法》          D.反对国民党分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