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D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不符;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      ,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查看答案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

A.唐朝户部尚书              B.宋朝三司使     C.宋朝转运使     D.明朝布政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史》

材料二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来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而坐享了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

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4分),并分析其突出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5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和美国二者分权的目的有何本质差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早在秦汉大一统的初期,中国已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曲折发展,时断时续,最多只能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量较为薄弱时,市场力量才能稍微脱颖而出。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多寡。”“历代经济情况的好坏,主要是依赖充分条件的‘充分’与否,即政府干预的多寡:凡干预较少者,则发展情况较优,否则较劣。”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上卷)

中国长期存在商品和市场,但快速发展演变成市场经济,却是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已经基本成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实现了改朝换代的“政治突变”。具体到辛亥革命而言,它确实推动了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同样可以认定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经济突变”,只不过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较长,表现不如政治突变那样激烈而已。

——朱荫责《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材料四: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4分)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