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的什么观点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
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
C.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思想
“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他就应该受到强制去遵守公众意志。”此主张出自
A.孟德斯鸠 B.卢梭
C.伏尔泰 D.狄德罗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法 B.儒、法、道
C. 法、儒、道 D.道、法、儒